傳授技藝 傳承文化
坐落于昌江大道的市殘聯大樓外墻上懸掛著一塊碩大的招牌,上書13個大字:李貴鎮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大氣而高調。李貴鎮為何如此高調?帶著疑問,記者走進了他的工作室,試圖揭開其中的奧秘。
李貴鎮頭上頂著一系列光燦燦的榮譽:除了是國家級技能大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自強模范、全國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還是江西省突出貢獻人才、江西省首席技師、江西省優秀高技能人才……但這些都不是他行事高調的原因。
他高調的真正原因在于,他還是另外兩家機構的領頭人。一家是成立于2009年的市殘疾人陶藝就業培訓中心,另一家是成立于2008年的市陶瓷裝飾工職業技能鑒定站。加上2011年掛牌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李貴鎮這些年傾力打造了一個“三位一體”的、面向社會免費培訓與技能鑒定的綜合體。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像他一樣身殘志堅的殘疾人和有志于陶瓷藝術的正常人能看到希望、學到技藝、傳承文化,誠如他所言:是社會培養了我,我就要回報社會,我現在做的就是要把技能傳給更多的人。
生于1964年的李貴鎮可謂命運多舛:父母雙目失明,3歲時落下小兒麻痹癥,小學三年級時又輟了學,靠政府救濟金把他拉扯大。然而,面對命運的不公他沒有沉淪,生活的壓力反而使他迸發出生命的張力:靠撿煤渣和廢品上夜校學畫畫,20歲時進入陶瓷壁畫廠并得到王錫良、張松茂等大師的教誨,開廠被騙不名一文時拿起畫筆畫遍景德鎮的作坊而小有名氣。
到1997年時,李貴鎮總算還清欠債且有所積蓄,此時,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發家致富,而是如何惠及大眾。當年的10月2日,他在報紙上打出這樣一則啟事:我是一名殘疾人,父母雙目失明,自幼由黨和政府救助撫養成人。為回報社會,特舉辦“自強陶瓷彩繪免費培訓班”……自此,他開始了他的“高調”生活。從1997年到2009年搬入現址前,在他家里接受過陶瓷技能培訓的就有500多人。此后,又有80多名殘疾人受此恩澤,其中取得高級工以上職稱的有20多人、省高級職稱的有13人,而參加技能人才培訓的更是數不勝數。
“我現在大部分的精力就是放在傳承上,自己畫畫的時間少了,但我覺得做公益事業的意義遠大于自己致富。”李貴鎮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