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祥瑞文化
宋代的工藝美術在唐的基礎上又有進步,其中陶瓷工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五大名窯名震世界,宋代工藝美術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吉祥圖案的盛行。陶瓷上出現了如“馬上封侯”,“金玉滿堂”、“福壽雙全”、“多子多孫”等寓意功名利祿,“百年好合”、“百頭偕老”、“鳳戲牡丹”等寓意愛情美滿幸福的裝飾圖案。
元代吉祥紋飾,仍以祥禽瑞獸,奇花珍草為主。因為,這些題材最能貼近自然生活,也很受人們的喜愛。除“雙龍”、“雙鳳”和“雙魚”等成對紋飾外,還出現了諸如寓意夫妻和諧幸福的“鴛鴦蓮花”,象征君子風范的“松竹梅”,表達長壽愿望的“祥獸靈芝”等組合圖案。
明清時期,陶瓷上的紋樣裝飾同樣件件如意,個個吉祥,吉祥幾乎成為裝飾的唯一內容。
明清陶瓷中的吉利祥瑞題材相當普及,據《浮梁陶政志》記載“其畫有:趕龍珠、一秤金、娃娃升降戲、龍鳳穿花、滿池嬌、云鶴、萬歲藤、搶珠龍、靈芝捧八寶、八仙過海、孔雀、牡丹、獅子滾繡球、轉枝寶相花,江下八俊,巴山出水,飛獅,水火捧八卦,三仙煉丹,四季花,三陽開泰,花天、花捧云山福海字、二仙、出水云龍、乾坤六合花、博古、龍、松竹梅、鸞鳳穿寶相花和四季花等名,其它花草、人物、禽獸、山水、屏瓶和盆盎之觀,不可勝計。”各種吉祥圖案在陶瓷上都有大量應用。
陶瓷上的吉祥題材根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代代承傳,表現了民族心態,體現了時代特色,吉祥圖案是以象征和寓意來實現其價值的,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陶瓷裝飾中表現尤為突出,豐富了吉祥圖案的表現力,形成了畫中有意,意傳吉祥的普遍現象。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的藝術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象征性,它是藝術表達的一種手法,是人類運用豐富的想象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關系進行概括和總結的結果。其特點是利用象征物和被象征內容在一定經驗條件下的某些聯系或類似,從而使被象征內容得以更加強烈和更加集中的體現。象征性在陶瓷裝飾中的體現如:八仙過海,年年有余,都是人們對美好未來生活的一種向往。第二是裝飾性,它是指圖案所具備的人工美,即以活躍的、豐富多彩的想象力為基礎,按照形式美規律來重新組合形象,用以表達吉祥圖案的意義和裝飾性,使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具備特有的裝飾特色。比如現代的陶瓷藝術當中,人們往往運用傳統吉祥圖案的特色與現代的構成形式結合產生現代意義的裝飾。第三是藝術對載體強烈的依附性,這是中國傳統工藝吉祥圖案的鮮明特征,通過裝飾器物或建筑,或其實用功能表現出來,其中吉祥圖案在陶瓷中的體現也是極為普遍的,人們把各種表達吉祥如意的意念在陶瓷裝飾中再現出來,形成各種各樣的陶瓷文化特色。(節選自《瓷器》雜志今年1月刊《陶瓷的祥瑞文化》,作者:黃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