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花缸 靚容妝
筆者隨意藏有十余件瓷器,算不上古玩,置于書房的玻璃柜中,甚覺雅趣。其中一件為舊時婦女使用的瓷質刨花缸,是母親留下的遺物。此缸長12厘米,寬7.1厘米,高4.3厘米,缸呈云葉形(常見的還有蝴蝶形、海棠形、鵝蛋形等),為民國初期的民窯產品。缸身正面施以精致的粉彩人物、花卉圖案,缸蓋上開有兩個古錢紋氣孔和“吉祥”兩字,背面有“玉人美色正清華”題款,造型樸實,玲瓏可愛。
刨花缸是舊時婦女梳妝臺上一件不可缺少的用具。刨花缸雖曰缸,但長不過三寸,缸內存放刨花水,是婦女美發護發時常用的“發水”。中國的妝奩文化源遠流長,可追溯到殷商之前。古人素有“止水鑒容,流水滌發”的習俗。唐代詩人徐安期《催妝詩》云:“傳聞燭下調紅粉,明鏡臺前作好春。不須滿面渾妝卻,留著雙眉待畫人。”描繪了新娘坐在花燭前面對明鏡梳發化妝時的情景。其實,新娘梳理發型就得要使用刨花水。
刨花水古稱“粘頭樹”,其“樹”就是榆樹。榆樹為落葉喬木,產于我國長江流域以及東北、內蒙古、新疆等地區,根皮可制糊料。將榆樹木刨成刨花,裝入刨花缸,然后用熱水浸泡便會滲出黏稠的液體。婦女梳妝打扮或外出前,用小毛刷沾取刨花水抹在頭發上,頃刻光可鑒人,又利于梳理定型,且散發出淡淡的芬芳,還具有潤發烏發之功效,乃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天然綠色美發護發用品。
上世紀50年代初期,婦女們還在普遍使用刨花缸與刨花水,在小百雜店內就可以買到刨花卷。360行,賣榆樹刨花便是其中一行,這些小商販走街串巷現賣,他們肩扛一條矮腳長凳,木刨刀是工具,無皮榆樹木則是貨,給錢當場就能刨出一卷卷近乎透明、淡黃滋潤的刨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