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青瓷的歷史文化概述
慈溪地處東海之濱、杭州灣南岸,東南接寧波,西臨杭州,北與上海隔海相望,位于杭州灣跨海大橋南岸。慈溪是中國瓷器的發源地之一,也是越窯青瓷的中心產地,全市遍布有瓷窯遺址近200處,越窯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系,我們日常所用的食具、酒具、茶具、文房用具、化妝用具等等都可以見到越窯青瓷的影子。東漢時,中國最早的瓷器在越窯的龍窯里燒制成功,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慈溪人民用他們的聰明智慧和勤勞勇敢創造了輝煌燦爛的青瓷文化,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青瓷的燒制時間上始于漢,下終于宋。自晚唐至北宋的近兩個世紀里,興盛不衰,成為名副其實的唐宋瓷都。孟郊也有詩云: “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贝认彩侵摹昂I咸沾芍贰钡闹匾瘘c。以上林湖青瓷為代表的越窯珍品,在唐代與金銀器、寶器、絲綢并列為四大珍寶。從明州港出發穿越茫茫大海抵達斯里蘭卡、印度等,最遠的到達西班牙。慈溪青瓷文化造就了慈溪人民“能商善賈、精工細作”的精神,同時也深切地體現出浙東人民“農商皆本”和“經世致用”的務實精神。
慈溪人頭腦靈活、善于捕捉商機。慈溪人的這一特點不是偶然產生的,而是有著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1000多年前,慈溪上林湖畔成了越窯主產區,熊熊窯火中誕生的青瓷,經“海上陶瓷之路”,最早向歐洲傳播了陶瓷文明。這源遠流長的青瓷制作史和綿延萬里的“海上陶瓷之路”,孕育了慈溪淵源的青瓷文化。 自東漢始,慈溪境內上林湖地區就有瓷器生產,到唐朝中期隨著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越窯青瓷開始走向世界,大量的瓷器出口到東南亞和非洲,目前,在朝鮮、菲律賓、印度、埃及等幾十個國家都有大量的越窯青瓷發現。大規模的外貿活動不僅傳播了文明,更造就了慈溪人的開拓精神。從晚唐到五代是越窯青瓷的鼎盛時期,每年光向朝廷進貢的青瓷就達10萬件,青瓷制作的手藝和規模都達到了頂峰,如火純青的青瓷藝術是慈溪人想像力和創造力爆發的象征。 進入新時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慈溪開展了大規模的對青瓷文化的保護、挖掘和梳理工作,并把青瓷文化推為慈溪三大文化之首,“青瓷文化基因”因此也加速裂變,衍生出具有時代特征的慈溪精神,成為了慈溪經濟發展的深層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