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遺失文物:大英博物館里的中國玉器
玉龍來自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約公元前3500年。
大英博物館以龐雜豐富的收藏傲立于世界頂級博物館中。近300年的歲月中,它收藏了來自全球數百萬件人類文明遺產。管理者根據不同文明形態把這些瑰寶進行分類展出,用實物構建起一部浩瀚的世界發展史。
作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約有2.3萬件中國文物棲身于大英博物館中,包括玉器、青銅、書畫、瓷器、造像、漆器、金銀等項目。然而,由于展示空間有限,大部分中國文物都被精心保管在現代化庫房里,拿出來展示的只占總數的1/10,分布在中國廳、中國玉器廳和珀西沃·戴維爵士藏品廳(中國瓷器廳)。華美的陶瓷體現了中國高超的工藝和優雅情調,書法、繪畫勾勒出文人的遁世哲學和縝密心思,而古玉、青銅及佛像主要講述的是古代華夏從自然崇拜、祖先祭祀到神靈信仰的精神寄托。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玉器體系非常完整。自新石器時代的玉琮、玉璧到明清王朝的玉杯、玉碗、玉擺件,觀眾足以通過這些晶瑩剔透的美石領略中國獨特的玉文化,體驗華夏先祖敬畏自然并欣賞自然的復雜內心。
玉龍簡介:
長久以來人們都認為中國文明發源于黃河流域,然而,現在我們知道在該地區以北和以南有許多更早的文化。大約從公元前3800年至2700年,一批現在被認為是紅山文化的新石器時代的人們居住在遙遠的東北部地區,即現在的遼寧省和內蒙古。他們建立了一個成熟的社會,那里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儀式遺址。
很顯然,玉在紅山文化中有很高的價值。玉制品常常是唯一與死者的尸體合葬于墓穴中的物品。
這個時期玉的主要類型包括帶洞圓盤和蹄形物品,蹄形物品是佩戴在頭發上的飾物。卷龍是另外一種重要形態的樣品,如今,它被稱為“豬龍”,它可能源自于開口環或玨。許多這個時期的玉制品被用作掛飾,一些玉制品似乎被用來系在衣服或身體上。